【安胎變墮胎】30歲準媽媽服安胎藥後下腹疼痛 揭醫院開錯藥險流產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9/07/25 16:36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4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一名30歲孕婦因腹部疼痛到醫院求診,才驚揭誤服墮胎藥。

安胎變墮胎?台灣一名懷胎7個月的30歲孕婦,因腹部疼痛到醫院求診,發現自己誤服墮胎藥。後來經調查發現,醫院為這名孕婦開藥時,疑因墮胎藥「Apano」與安胎藥「Anpo」藥物名稱太相像,導致開錯藥,將「安胎藥」開成「墮胎藥」,令這名準媽媽出現不適症狀,差點流產。

據台灣節目《醫師好辣》,婦產科醫師陳保仁日前分享了一個案例。他指,安胎藥以前名叫「Yutopar」,行內認為「很好記」,從學生時代一直記到現在。但後來由於廠商更換,安胎藥開頭變成AP,與另一種墮胎藥十分相似,結果就出現開錯藥的情形。

陳保仁續指,有醫院員工因急著開安胎藥給一名孕婦,而孕婦拿了藥,未多想就吃下2顆,結果腹部疼痛,求診才知因安胎藥與墮胎藥名稱太像,醫生就誤將安胎藥開錯成墮胎藥,孕婦吃下於是身體不適,更差點導致流產。

陳保仁稱,現時醫生開藥都有「3道關卡」把關,包括醫生、護理人員和配藥員都會檢查確認,才會把藥遞給病人,以避免再出現同類型事件。

綜合台灣媒體報道,這宗案例曾被廣泛報道,事主是一名30歲任職護理師的陳姓女子,她當時懷胎7個月,感到下腹疼痛求醫,才發現之前曾服下2顆墮胎藥「Apano」,原來是因為「Apano」與安胎藥「Anpo」太相似,醫院員工於是開錯藥。

事主在服藥後呼吸困難,醫院立即為她補充安胎藥及黃體素,後來幸好保住孩子,並順利出生。而事主夫婦其後也傾向與院方和解,但就如孩子在5歲前出現任何後遺症,就保留追究權利。然而醫院拒絕此事,最終事主決定向醫院提出訴訟。